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擬行路難》PPT下載,共30頁。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名,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感之意”。
擬行路難:擬,摹仿。后世學習漢魏樂府的作品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
鮑照共創(chuàng)作《擬行路難》十八首,在他最擅長的樂府詩體中稱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寶"。
內(nèi)容豐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詩篇,從各個側(cè)面集中展現(xiàn)了鮑照詩歌藝術(shù)的多姿多態(tài)。
一個敢于和命運抗爭的詩人
南朝宋文學家,出生于一個低級士族家庭。
元嘉十二年,獻詩言志而被劉義慶擢為臨川王國侍郎。
大明五年,出任劉子頊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
泰始二年,劉子頊因起兵反宋明帝失敗被時,于亂軍中遇害,時年約五十一歲。
春日憶李白
杜 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鮑照的文學創(chuàng)作
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鮑照在游仙、游山、贈別、詠史、擬古、字謎、聯(lián)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
六朝詩壇,素稱浮華纖巧,內(nèi)容空虛,缺少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在鮑照之后,進一步繼承并發(fā)揚自《詩經(jīng)》以來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內(nèi)容上能較全面、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面貌,盡情地抒吐個人胸懷;藝術(shù)形式上更能汲取當時文壇上精雕細琢的長處,講究煉字煉句,巧妙地操縱語言的音節(jié),一洗詩壇靡弱之風,為詩界灌注了新的生命;
風格上,鮑照的詩作豪爽、氣骨俊逸。
文學地位:與庾信并稱“鮑庾”(或“南照北信”);與謝靈運、顏延之并稱為“元嘉三大家”(“元嘉體”代表詩人),被譽為“樂府第一手”。
背景
鮑照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實行門閥制度,主要由數(shù)十個士族(大家族)統(tǒng)治當時的社會,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級士族憑借門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級官職,這就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進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
修改后的九品中正制基本授予了各個地方社會地位最高的人對官員候選人的決定權(quán),同時恢復(fù)自曹魏時期廢除的貴族世襲爵位,并且給予他們的世襲子弟起步的官階即為五品,相當于今天的副處級干部,進入官僚體系之后,輕松便能獲得三品的位置,即相當于今天的廳級干部。
但就出生寒門的官員而言,即使畢生艱苦奮斗、工作成績顯著,最多也就只能升到四品或者五品的位置,也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縣處級官員,而這一用一生獲得成果在世家大族在那里,不過是他們的仕途起點而已。同時寒門子弟能夠謀取的官職往往都是世家大族所看不上的一些小官職。
鮑照出身寒微,“家世貧賤”,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品充滿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詩風雄健奔放,俊逸瀟灑。其詩文與謝靈運一樣有影響,在生年就頗負盛名,對唐代詩人李百等產(chǎn)生重大影響,卻史書無傳?梢,鮑照身前身后心寂寞冷清情況。鐘嶸為之嘆道“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譯文】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喝酒來寬慰自己,因舉杯飲酒而中斷歌唱《行路難》。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
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反問。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應(yīng)該學會自我寬慰。實際上,語言中蘊涵著不平之氣。
“吞聲躑躅不敢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達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這一句和“心非木石豈無感?”構(gòu)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請總結(jié)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全詩突出一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斷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潛所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
抨擊不平(認命) 悲憤難平(不認命) 無奈徘徊(認命)
全詩塑造了一位怎樣的詩人形象?
①出身寒微,在門閥制度重壓下的懷才不遇;②不滿現(xiàn)實,卻只能自抑悲憤,無奈屈從。
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詩抒寫了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fā)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nèi)容與原題妙合無垠。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詩人轉(zhuǎn)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全篇構(gòu)思迂曲婉轉(zhuǎn),蘊藉深厚,此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shù)境界。
... ... ...
關(guān)鍵詞:擬行路難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