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離騷》PPT免費課件下載,共18頁。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豈余心之可懲
三閭廟
[唐]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注】三閭廟,是奉祀春秋時楚國三閭大 夫屈原的廟宇,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廟 在長沙府湘陰縣北六十里(今汨羅縣境)。
三閭廟
[唐]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注】三閭廟,是奉祀春秋時楚國三閭大
夫屈原的廟宇,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廟
在長沙府湘陰縣北六十里(今汨羅縣境)。
【賞析】
全詩以“怨”字為魂,圍繞一個“怨”字,以
明朗而又含蓄的詩句,抒發(fā)對屈原其人其事的
感懷。
詩以沅湘開頭,既是即景起興,又是比喻。沅
湘是屈原常常詠嘆的兩條江。屈子的幽怨何所
似?如沅湘之水千載悠悠。“不盡”寫怨之綿
長,“何深”寫怨之深重。詩的后兩句“日暮
秋風起,蕭蕭楓樹林”,以景載情,悠悠不盡
的情思盡蘊景中。
屈子為什么怨,怨什么,詩人自己的感情和態(tài)
度又怎樣,詩中并沒有和盤托出,而只是描繪
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圖景,引導讀者去思考。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 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 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 的思想。
屈原政治思想的另一體現(xiàn)是民本思想。 君主是否賢德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 問題,能否致民于康樂之境。 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 事及應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 參加合縱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這 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漢代有時簡稱為“辭”或 “辭賦”,又由于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離 騷》,所以后人也有稱之為“騷體”的。 從漢代開始,楚辭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它 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 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jīng)》三百篇特別是“雅 ”“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 不拘,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 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的騷體詩。
楚辭的特點是“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 物”,建立起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詩 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 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 玉的《九辯》等。
《離騷》與《詩經(jīng)》在文學史上并稱“風騷”, 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有著深遠的 影響。
自哀坎坷,因為尚德被貶。但是向善不悔,因為靈修 浩蕩、眾女嫉謠、時俗工巧、繩墨追曲,讓我憂愁窮 困,我選擇不隨流俗,像鷙鳥、方枘、前圣那樣有堅 守。后悔自己沒看清路,趁著沒走遠,回車,步馳的 過程,決定復修初服:荷花情芳、冠佩昭質(zhì)、四荒芳 菲,直抒胸臆表達潔身自好、矢志不渝的精神。
江咽萬語吊斯人,天問千聲悲故國
《離騷》一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抒 情主人公形象呢?自主閱讀,立足文 本,歸納屈原的形象。注意“形象” 即形和象,包括外在的形和內(nèi)在的精 神氣質(zhì)。
1、詩人的外部形象特征包括衣著服飾、神態(tài)表情等。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寬服,廣袖,高冠,長帶,繽紛,芳香,高潔,脫俗(衣著服飾);憂郁, 苦悶(神情) 屈原非常講究自己的儀表美,他的服飾講究、精致、細 膩、繁冗,華美而高雅。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雅美,正 是他心靈的真實寫照。
2、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寧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祼喝绯穑煌骱衔郏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由此可見,屈原有兼濟天下的使命感、獨立不遷的人格品質(zhì)、絕 不茍且的生命態(tài)度,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用千年去懷念他。 可是屈原的這些美好品質(zhì),卻沒有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這些美好被現(xiàn)實撕碎,屈原的一生成為了悲劇。
探究文本
詩人一生“好修姱以羈兮”,卻又“謇朝誶而夕替 ”,其中有哪三個原因?
原因一:小人誹謗、嫉妒(“眾女”“謠諑”); 原因二:君王荒唐、昏庸(“浩蕩”“不察”); 原因三: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好修”“未悔”)。
偉大的文學家——比興手法的分析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 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于邪惡的悲劇。然而他政治上的 失敗卻造就了文學上的成功,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他將個人的憂憤注于作品之中,綻放獨具的魅力。那么 今天我們就從比興手法這個角度,管窺《離騷》的藝術(shù) 魅力。那么,下來請同學們找出詩歌中運用比興手法的 句子,說說它們的寓意。
1.“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修”本意是神仙,此指君王。
2.“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以“眾 女”肆意造謠中傷比喻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3.“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比喻詩人,“鳥”比喻周圍群小。
4.“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以衣服佩飾比喻詩人的美德。
5.“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比喻詩人品德高潔。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 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脩美人,以媲於君。”
香草、美人是《離騷》中最引人注目的兩類意象。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 草作為一種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另一方面與惡草相對,象征著政 治斗爭的雙方?傊,《離騷》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構(gòu)成了一個復雜而巧妙的象征比喻 系統(tǒng),使得詩歌蘊藉而生動。
從《楚辭》開始的“美人香草以喻君子”對中國后來的詩歌產(chǎn)生了十分長遠的影響。自 屈原《離騷》問世以后,自比香草美人、用比興寄托的手法表現(xiàn)身世之慨或家國之感就 成了一個傳統(tǒng)。“香草美人”始終被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重要傳統(tǒng)而得到繼承和發(fā) 展。
(一)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二)無題•八歲偷照鏡
李商隱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補充閱讀
知行啟迪 屈原被放逐,遠離故都,卻始終牽掛著楚國,他將對楚國的滿腹眷戀與思念 融入《哀郢》一詩。鳥兒不管飛多遠,總會回到故鄉(xiāng),狐貍將死之時,一定 會把它的頭部朝向出生的山丘,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人呢? 屈原無比渴望回到楚國,施展抱負,救民救國,然而這一愿望始終不能實現(xiàn), 他一腔熾熱的愛國情只能化為一句“何日夜而忘之”。 故土是每一位背井離鄉(xiāng)之人都無比顧懷與系念的地方,是無論離開多久、距 離多遠都想要回去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華人華僑、臺灣同胞回鄉(xiāng)祭祖便是最 好的說明。正如著名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的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 ... ...
關(guān)鍵詞:離騷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