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PPT課件11
一、新課導入
毛澤東稱“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
二、認識作者
魯迅(1881—1936)生于浙江紹興,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開始用魯迅作筆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華蓋集》《墳》等。
在初中我們學過他的作品有: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
《社戲》選自《吶喊》《阿長與<山海經(jīng)>》選自《朝花夕拾》
《雪》選自《野草》《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
《風箏》選自《野草》《故鄉(xiāng)》選自《吶喊》
... ... ...
時代背景:
這篇文章寫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變?nèi)苣旰。當時,有些人散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diào),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他們這樣做只能瓦解斗志,甘做亡國奴。魯迅這篇文章,就是為批駁這種錯誤論調(diào),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寫的。
檢查預習
玄虛 用使人迷惑的形式來掩蓋真相的欺騙手段。
誆騙 (kuāng):哄騙。
懷古傷今 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現(xiàn)在的事而悲傷。
為民請命 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慨嘆 有所感觸而嘆息。
渺茫 本課是因沒有把握而難以預期。
議論文的常識
1、立論——在論證過程中,通過論述逐漸確立自己觀點的過程。
一般:擺觀點——論證——重申觀點
2、駁論——批駁別人錯誤觀點的過程。
一般:擺敵觀點——批駁——樹自己觀點——論證——重申觀點(或得出結(jié)論、深化觀點)
... ... ...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找出敵方的論點和論據(jù),并討論其邏輯關(guān)系,再找出作者的正面論點和論據(jù),然后嘗試用提綱的形式顯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大致結(jié)構(gòu)。
2、找批駁的“突破口”
自夸“地大物博”
是事實--是信“地”信“物”
希望國聯(lián)
也是事實--是“他信”
求神拜佛
卻也是事實--是“自欺”
悲觀論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 ... ...
思考:“他信力”“自欺力”分別指什么?是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
“自欺力”指求神拜佛,欺騙自己。
運用仿詞的修辭手法
將反動當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文中“這一類的人們”指的是誰?
這一類沒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現(xiàn)狀如何?
(l)從人數(shù)上看:何嘗少呢?
(2)從特征上看:有確信,不自欺,前仆后繼地戰(zhàn)斗。
(3)從處境上看: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
“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jù),要看地底下”這一句話中“狀元宰相”“地底下”分別指什么?
狀元宰相:指當時國民黨的反動政客和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當時還處于地下斗爭狀態(tài)的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lǐng)導下的革命力量。
... ... ...
揣摩語言,體味深義:
A、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C、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D、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E、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揣摩造語的新奇:“自欺力”“他信力”
“自欺力”“他信力”是作者的新造詞,用“自” 和 “他”、“信”和“欺”兩組反義詞造成,與“自信力”對照,表現(xiàn)出極其深刻的諷刺意味。
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1、尖銳犀利,帶嘲諷意味,富有戰(zhàn)斗力。
2、巧妙運用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方法,大大增強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 ... ...
七、拓展延伸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淪亡百年之后于回到祖國的懷抱
1999年12月20日, 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quán)
2001年7月13日,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quán)。
關(guān)鍵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課件,語文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九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