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兩章PPT課件2
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有“亞圣”之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有《孟子》 (現(xiàn)存七篇)一書傳世。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養(yǎng)。孟子的政治主張主要是“兼愛”“非攻”,主張和平,反對戰(zhàn)爭。
... ...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教學目標:
1.學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開頭提出論點后逐層論證的寫法。
3.初步理解“天時、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義
4 . 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認識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中對第四段論證的理解
學習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2、檢查預習情況,落實掌握生字詞情況,讀順課文。
3、落實課文翻譯,積累文言知識、名言警句。
4、理清文章論證思路,明白“天時”“地利”“人和”的關系,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 ... ...
自學指導
自學目標:分析本文的論證思路。
自學指導:討論以下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提出論點的?
2)作者有否對此中心論點進行論證?假如有,是怎樣論證的?
3)作者論證這個觀點之后,由此得出什么結論?
4)本篇主要是談戰(zhàn)爭,還是談政治呢?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提出論點的?
中心論點即篇首兩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開篇即提出觀點。
孟子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用兩個“不如”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間的比較,實質上是重在前者與后者的比較,強調指出各種客觀及諸多因素在戰(zhàn)爭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觀條件及“人和”的因素,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較中立論,給人的印象極其深刻。句式相同,語氣十分肯定,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 ... ...
本篇主要是談戰(zhàn)爭,還是談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談政治,寫戰(zhàn)爭是為了借戰(zhàn)爭來表達政治觀點。孟子借談戰(zhàn)爭的取勝條件來闡明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這樣才能“多助”,眾人才會歸順,而“天下順之”,“戰(zhàn)必勝矣”,國家才能治理好。
文章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善用排比,加強語勢。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連用三句,鋪排而下,從反面否定了“封疆之界”、“山溪之險”、“兵革之利”,使后文主旨鮮明地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突出“人和”的實質是要施行仁政,即“得道”,而并非此三者。了解孟子文章的鋪排氣勢,不僅有助于理解文意,也有利于掌握背誦的條理性。
... ... ...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學習目標:
1、復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學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匯、至理名言。
4、分析課文的論證思路,領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
課前復習檢測:溫故知新
1、孟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時期_____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張以_____統(tǒng)一天下。
2、《孟子》是一部記錄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書,現(xiàn)存_____篇,南宋教育家_____將《孟子》列為四書之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開頭揭示_____,接著從_____兩方面分兩層進行論證,得出“_____”的結論,進而推出“_____” 的結語。
4、得“人和”的實質:_____ 。
5、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
... ... ...
自學指導:自行閱讀課文一次,結合課文注釋弄清生字詞讀音,完成《全品》聽課手冊64頁“三、1”題。
方法指導:
1、讀準下列紅色字的讀音。
舜 畎畝 傅說 膠鬲 百里奚 法家拂士 行拂亂其所為 曾益其所不能
2、注意讀準下列節(jié)奏。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管夷吾/舉于/士,……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橫于慮/而后作,……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用時:2分鐘。
... ... ...
讀準下列紅色字的讀音。
舜 畎畝 傅說 膠鬲
百里奚 法家拂士 行拂亂其所為
曾益其所不能
學習指導:
辨明“發(fā)”與“舉”的意思:
理解:
發(fā):起,被任用,被起用。舉:被舉用,選拔。
點撥:
“發(fā)”與“舉”意義不盡相同。“發(fā)”與“舉”既表現(xiàn)了人物由低微向顯貴轉換的過程,又暗示了人物身分。“舜”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與“堯”的賞識有關,但主要的還是他自身的才干與努力的結果,故曰“發(fā)”;傅說等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賢人、平民,他們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還取決于明主的知遇,故曰“舉”。
... ... ...
自學指導一:
自學要求:思考以下問題,并與同桌交流探討,得出答案。
方法指導:
(1)課文第一段中,作者一共列舉了幾個人物?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六位。即“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這六個人出身都卑微。(種田、筑墻的、販賣魚鹽的、犯人、隱居者、奴隸),他們都是經過艱苦的磨練,顯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來都被統(tǒng)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yè)。
(2)作者列舉這六個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①為下文“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這一著名結論作鋪墊。
朗讀并理解: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的內容。
這段話推斷歸納了六個人之所以在事業(yè)上能獲得成功的原因:艱險的環(huán)境,給人以困苦、饑餓、貧困、疲乏、憂慮,然而,也正由于經受了這些磨難,堅定、振奮了人們的意志,使人們在迎戰(zhàn)困難、謀求生存的過程中不斷增長了才干。
②可作為論據(jù),證明憂患使人有所作為。
(“憂患使人有所作為”是從“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中概括出來的)。
... ... ...
課外積累:
有關“困境”助人成才的名句:
1、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玉不琢不成器/鐵不煉不成鋼。
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有關的事例:
1、司馬遷忍辱負重,搜集資料,發(fā)憤著書,寫成不朽之作《史記》。
2、李時珍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數(shù)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筆耕不輟,寫出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
3、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只青蛙丟進沸水中,青蛙奮力一蹦跳出來了。將青蛙放入溫和的開水中,青蛙樂于呆在其中,溫度漸升漸高,青蛙慢慢適應,最后竟被煮死了。這也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寫照。
關鍵詞:孟子兩章教學課件,魯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下載,八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孟子兩章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