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斷章》PPT優(yōu)秀課件,共11頁。
作者簡介
卞之琳(1910—2000),詩人、翻譯家。江蘇海門人。 1929年開始寫詩,詩風晦澀、含蓄,富有形式感。主要作品有詩集《魚目集》《慰勞信集》《雕蟲紀歷》,合集《漢園集》等。
整體感知
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首詩雖短,卻有很多意象,由這些意象構成了一種朦朧的意境,請你找出來。
詩人在剎那的觀賞中提煉出的意象:“站在橋上的你”“樓上看風景的人”“橋”“樓”“明月”“窗子”“別人”“夢”。
精讀細研
1.怎樣理解詩中“人”與“風景”的關系?
“人”不僅是看風景的主體,有時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成為欣賞“風景”的客體。
“風景”有了“人”,“風景”才會有靈氣,才更生動。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哲理內(nèi)涵?
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相對的,互相依存,息息相關,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系。
《斷章》一詩給予你怎樣的生活啟示?
探究一:物與我、我與他、他與你之間都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在被別人影響,也同樣影響著別人。
探究二:靜靜地看風景,靜靜地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風景,不也很快樂嗎?
探究三:“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不必追問,無須深究,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是此刻,就很美。
探究四:若能成為你眼中的風景,若能裝飾你的夢,也是我小小價值的體現(xiàn)。
概括主題
詩人通過描繪四幅人物與事物之間的剪影,帶給我們豐富的哲思。啟迪我們: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并不是絕對和孤立存在的。
寫作特色
語言清新平淡,意蘊含蓄深遠。
四行詩寫了四個十分平常卻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幾個毫不相干的事物經(jīng)過詩人的精心構思與組合,變得十分耐人尋味:人可以看風景,也可以成為別人的風景;明月可以裝飾你的窗子,反過來,你也可以裝飾別人的夢,可見宇宙萬物是相互依存、息息相關的。詩歌通過這些平淡易懂的句子,闡釋了豐富的哲理。
... ... ...
關鍵詞:斷章PPT課件免費下載,短詩五首PPT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