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文氏外孫入村收麥》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nèi)容:【助讀博覽】
一、魅力作家
仕隱兩相得的退居士大夫——蘇轍
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蘇轍登進(jìn)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因上書諫事而被落職知汝州,此后連貶數(shù)處。宰相蔡京掌權(quán)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許州。政和二年(1112),蘇轍去世,年七十三,追復(fù)端明殿學(xué)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謚“文定”。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其生平學(xué)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fēng)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三集》等行于世。
二、背景回眸
晚年隱居生活
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駕崩,徽宗繼位。以此為契機,朝廷緩和了對于舊黨人物的打擊,那些遠(yuǎn)貶嶺海的舊黨官僚,得以陸續(xù)北還。這年四月,已經(jīng)歷七年放逐生涯的蘇轍,離開了廣南東路的循州,開始北返。終于在年末的時候,抵達(dá)了潁昌府,并從此在那里定居下來,度過了自己的晚年生涯,直至政和二年(1112)去世。
在蘇轍生命的最后十幾年里,除崇寧二年(1103),他因某種原因避居汝南之外,基本上一直居住在潁昌府,再未能回到朝廷。但是,在蔡京為相時期,他依然是在政治上備受打壓的對象。崇寧元年(1102)五月,朝廷下詔,對于蘇轍等五十余人,“并令三省籍記姓名,不得與在京差遣”。六月,他的官階也從太中大夫(從四品)被降級為朝請大夫(從六品)。崇寧二年(1103)四月,朝廷又下詔焚毀三蘇及其門人著作的印板。崇寧三年(1104)六月,朝廷更下詔頒布三百零九人的元祐黨人名單,并令刻石于天下州軍,蘇轍名列其中。崇寧五年(1106)朝廷再下詔,命令曾任宰臣執(zhí)政等官不得到闕下,蘇轍也在其中。一直到大觀二年(1108)正月,因徽宗受八璽,大赦天下,舊黨得以享受復(fù)官的優(yōu)待。在這一年,蘇轍遷轉(zhuǎn)為中奉大夫(從五品)。此后,直到他去世那年,才得以恢復(fù)到太中大夫的品級并致仕。
... ... ...
第二部分內(nèi)容:【景行行止】
蘇軾知徐州任內(nèi),適逢黃河泛濫,蘇轍也協(xié)助哥哥積極組織徐州百姓防洪,堅持與城共存亡。水退之后,蘇軾就在徐州東門建黃樓。元豐元年(1078),他在黃樓大宴賓客,蘇轍因公務(wù)繁忙,不能出席,于是寫了一篇《黃樓賦》托人捎去祝賀。蘇軾本想作《黃樓記》,看到這篇賦后,也為之?dāng)R筆,并親自書寫,刻之于石。以蘇轍的文章,加上蘇軾的書法,堪稱二絕。崇寧二年(1103)禁毀蘇文,徐州太守不愿毀此刻石,只是將它投于城壕中。宣和末年禁令稍弛,權(quán)貴之家紛紛以擁有東坡手跡為榮,出價甚高。當(dāng)時徐州太守苗仲先命人取出刻石,日夜拓印,得數(shù)千本,然后借口“蘇氏之學(xué),法禁尚在”,將刻石毀掉。眾人聽說刻石遭毀,拓本的價格遂為之激增,苗仲先因此發(fā)了一筆橫財。
... ... ...
第三部分內(nèi)容:【初讀任務(wù)】
1.《芣苢》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答案:婦女們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是在重章疊句的旋律里,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xiàn)出來的。“采”是總體描寫,“采采”的反復(fù)疊唱,有著音樂美感,也體現(xiàn)著婦女們呼朋引伴,輕松歡樂的情調(diào)。“有”唱出了獲取的愿望,也似乎傳遞著發(fā)現(xiàn)野菜的信息。接下來四個動詞恰是一個完整的勞動過程。“掇”,一片片、一棵棵地拾取、摘取;“捋”,由少而多,進(jìn)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的衣襟里;“襭”,再把裝滿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帶間。整個勞動過程描繪得自然流暢,完整有序。
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
答案:《文氏外孫入村收麥》主要運用了對仗的手法。比如“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句運用對仗,不但使句式整齊,富有音韻美,同時突出了日出天晴后村民歡欣鼓舞的情景;再如“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寫出了犒勞勞動者的緊急和欣喜,也從側(cè)面寫出了勞動者的眾多以及勞動場景的熱火朝天。
... ... ...
第四部分內(nèi)容:【語言建構(gòu)】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陰霪( ) 場圃( ) 村酤( )
B.閉廩( ) 了事( ) 賦詩( )
C.芣苢( )薄言( ) 掇之( )
D.捋之( ) 袺之( ) 襭之( )
2.下列對詩句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翻譯:繁茂鮮艷的芣苢呀,我們趕緊來采呀。
B.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翻譯:繁茂鮮艷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來。
C.一竿晴日舞比鄰。
翻譯:初升的太陽令鄉(xiāng)鄰歡欣鼓舞。
D.多博村酤勞苦辛。
翻譯:帶多了村釀使人勞累辛苦。
3.完成下列文學(xué)常識填空。
(1)《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數(shù)稱____________。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所謂《詩經(jīng)》中的“六義”,即是指“____________”三種詩歌形式與“____________”三種表現(xiàn)手法。
(2)蘇轍字____________,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xué)家,“____________”之一。蘇轍與父親____________、兄長____________齊名,合稱“三蘇” 。其生平學(xué)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 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fēng)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三集》等行于世。
... ... ...
第五部分內(nèi)容:【審美鑒賞】
鑒賞點一:賞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1.《芣苢》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dá)了怎樣的主題?
【明確】主要采用重章疊句的手法,描寫了婦女們集體采摘芣苢的勞動場景,韻律婉轉(zhuǎn),節(jié)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表達(dá)了勞動者喜悅的心情。
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中,“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試簡析。
【明確】(1)對比手法。把“三夜陰霪”和“一竿晴日”進(jìn)行對比,用環(huán)境陡然變化,來突出外孫入村收麥的急切與喜悅之情。
(2)用詞生動形象,富有內(nèi)涵。“三夜”突出了“陰霪”之長,“一竿”突出了“晴日”到來之驚喜,“敗”突出了天氣給農(nóng)人帶來的失望、憂慮之情,“舞”突出了農(nóng)人收獲時熱火朝天的辛勤與喜悅之情。
鑒賞點二:賞析詩歌的意象和畫面
3.前人讀《芣苢》這首詩說反復(fù)吟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
【明確】反復(fù)吟詠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這樣的勞動景象:一群婦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們一邊采摘,一邊唱歌。她們的動作是如此熟練敏捷,她們的歌聲那樣悠揚歡快。她們就在唱著自己的勞動,有個唱,還有和聲;她們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勞動,歌唱自由。
... ... ...
第六部分內(nèi)容:【綜合素養(yǎng)實踐】
《芣苢》運用了賦的手法,除改換了六個動詞外,其他字詞和句子全部相同。這樣處理詩歌是否太單調(diào)了?是否影響了主題的表達(dá)?
參考答案:《詩經(jīng)》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賦的形式,但像《芣苢》這篇重疊得如此厲害卻也是絕無僅有的。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余全是重疊,句式完全一樣,這確實是很特別的。但這種看起來很單調(diào)的重疊,卻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重疊中,產(chǎn)生了簡單明快、往復(fù)回環(huán)的音樂感。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又表現(xiàn)了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詩中完全沒有寫采芣苢的人,令人讀起來卻能夠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jié)奏中傳達(dá)出來。清人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中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fēng)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yuǎn)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這話雖說想象的成分多了些,體會還是很準(zhǔn)確的。這種至為簡單的文辭復(fù)沓的歌謠,確是合適于許多人在一起唱;一個人單獨地唱,會覺得味道不對。
因此這種重章疊句式的處理詩歌,并不單調(diào),也不影響主題的表達(dá),反而深化了詩歌的主題。
關(guān)鍵詞:部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PPT課件免費下載,芣苢PPT下載,文氏外孫入村收麥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