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五代史伶官傳序》PPT課件,共32頁。
學(xué)習(xí)目標
1.了解歐陽修及本文的寫作背景,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本文以散體寫史論的方法;
3.結(jié)合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和寫作意圖。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文壇領(lǐng)袖,他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歐陽修的散文內(nèi)容充實,形式多樣,有很強的感情色彩,情文并至;語言簡潔流暢,文氣纖徐委婉,創(chuàng)造了一種平易自然的新風(fēng)格。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還對詩風(fēng)進行了革新,提出了“詩窮而后工”(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的詩歌理論。其革新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擴大了詞的抒情功能,沿著李煜詞所開辟的方向,進一步用詞抒發(fā)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變了詞的審美趣味,朝著通俗化的方向開拓,而與柳永詞相互響應(yīng)。歐陽修的政論文迂慨陳詞,感情激越;史論文則低回往復(fù),感慨淋漓。
歐陽修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名句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
——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fēng)》
寫作背景
歐陽修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王朝開始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來越嚴重,社會上各種矛盾日趨尖銳。國內(nèi)人民暴動接踵而起,邊境屢遭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歐陽修、范仲淹等人針對當時的弊政,力圖實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機,卻接二連三地遭到當權(quán)派的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憂心忡忡,很擔心五代的慘痛歷史即將重演。宋太祖時薛居正奉命主修的《舊五代史》“繁猥失實”,無助于勸善懲惡。于是歐陽修自己動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本文就是為《新五代史•伶官傳》部分寫的一篇序文。歐陽修作此序是希望宋朝統(tǒng)治者以史為鑒,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題解
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伶:古代演戲的人
伶官:在朝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
序:標明文章的體裁 ?
體裁介紹——序
“序”是一種文體,也叫作“敘”,或稱為“引”,是說明書籍著述、出版意圖、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內(nèi)容的文章,也包括對作家的評論和對有關(guān)問題的研究闡明。古代多列于書末,稱“跋”,也叫作“后序”。兩者體例略同,因此合稱序跋文。
序的分類
①根據(jù)作序人的身份,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由作者本人撰寫,他序由所請之人撰寫;
②根據(jù)序適用的對象,有宴集序、贈序、史序之別。古人宴集,常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稱之為“宴集序”,如《蘭亭集序》。親朋好友之間,作文相贈,以表惜別、祝愿、勸勉之意,稱之為“贈序”,如《送東陽馬生序》在議論中抒發(fā)感慨,借以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了,表達政治見解或?qū)λ浿伺c事的態(tài)度,稱之為“史序”,如《五代史伶官傳序》。
文本梳理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莊宗領(lǐng)受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以后莊宗出兵打仗,就派屬官用豬、羊各一頭去祭告祖廟,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他父親留下的)箭,用錦囊裝著,背著它們走在隊伍前面,等到勝利歸來再把箭藏入祖廟。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等到仇敵已經(jīng)消滅,天下已經(jīng)安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亂的人四面響應(yīng),(莊宗)慌慌張張向東逃跑,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到哪里去。最后剩下的將領(lǐng)割下頭發(fā),對天發(fā)誓,眼淚沾濕了衣襟,是多么衰頹!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嗎?
(二)找出文章的論點和論據(jù)和結(jié)論,梳理本文結(jié)構(gòu)
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依據(jù):莊宗得天下(正面) 15年 盛莊宗失天下(反面) 3年衰
為什么?
結(jié)論: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三)為什么莊宗得天下用了15年,而失天下只用了3年?他的事例說明了什么?
盛——“憂勞可以興國” 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衰——“逸豫可以亡身” 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四)文章是如何步步深入總結(jié)莊宗得失天下歷史教訓(xùn)的?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全文的脈絡(luò)非常清楚,作者首先提出觀點,然后進一步用事例論述,最后得出了結(jié)論。
全文通過把莊宗的“得天下”與“失天下”作為主線進行對比。文章開頭第一、二段“盛、衰”“得、失”并舉,第三段“盛、衰”“得、失”“成、敗”“損、益”“興、亡”并舉,第四段又用“盛、衰”并舉。此外,又如“方其……,及其……”,對照鮮明,論點非常突出。
例證法。文章通過“晉王三矢”這一典型、生動的事例,充分體現(xiàn)了莊宗的“憂勞”,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輔之以評論莊宗盛衰時所涉及的點滴史實,就使人對于莊宗的由“盛”而“衰”、由“憂勞”到“逸豫”不言而明,達到了以材料論證觀點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鑒今、舉一反三的作用。
(五)文章寫到第三段,論點已得到證明,似乎可以結(jié)束了,可是作者又作進一步議論,為什么?
第四段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評論莊宗的盛衰,以“莫能與之爭”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兩種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引出“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的教訓(xùn),得出具有更普遍意義的結(jié)論,強調(diào)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之中,忘記憂勞興國的至理,同樣會導(dǎo)致身死國滅的下場。
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批評朝政,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xùn),意味深長。
寫作特色
(一)巧妙組材,思路清晰
本文雖然材料繁復(fù),但是作者始終著眼于“盛”“衰”與“憂勞”“逸豫”的因果關(guān)系,從中心論點到論據(jù),從論證過程到結(jié)論,無論是使用的事例,還是抒發(fā)的感情和發(fā)表的議論,都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對比,申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使得文章氣脈貫通,前后呼應(yīng),散而不亂,結(jié)構(gòu)嚴謹。
(二)語言平易曉暢,感慨遙深
①辭氣委婉,言語懇切。文章作為一篇旨在以史為鑒的史論文,依據(jù)史實,娓娓道來,辭氣委婉,言語懇切。文章從“嗚呼”起筆,寄寓感慨,其后“可謂壯哉”“何其衰也”一嘆再嘆,語重心長。敘莊宗功業(yè)輝煌,語含敬佩;述其迅速隕落,則充滿嘆惋,嘆其未能善終,憫其勃興忽亡。論其敗因,先用反問,再以疑問呼應(yīng)觀點,最后以“豈獨伶人也哉”收尾,使說理委婉而富懇切之意。
②抑揚頓挫,錯落有致。文章以散體寫史論,間以對仗工整的駢句,駢散結(jié)合,錯綜有致。適當運用長句,調(diào)節(jié)語勢,張馳有度。讀起來抑揚頓挫,感情飽滿,氣勢極盛。文章語勢波瀾起伏。開篇亮出觀點,突兀而起,隨后闡發(fā)立論根據(jù),敘立“晉王三矢”的故事,節(jié)奏為之一緩;后寫其成敗反轉(zhuǎn),涉及論述核心,語勢猛然一升,先寫其成,慷慨激昂,達到高潮,又寫其敗,倉倉皇皇,語勢緊迫;繼而步步緊逼,設(shè)疑問、引古訓(xùn)而得出“自然之理”;再舉其盛衰不同,從另一角度闡發(fā)教訓(xùn),并以反問作結(jié),引人深思。
③語言平實,言簡意豐。本文沒有華麗的辭藻,基本用平實的語言敘述事例,闡發(fā)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曉暢。敘事不蔓不枝,概括性極強;議論簡明扼要,切中肯緊。其中一些格言式語句,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齊,言簡意豐,發(fā)人深省。
主旨探究
文章總結(jié)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xùn),闡明了國家盛衰取決于人事的道理。歐陽修寫《伶官傳》并冠以短序,是為了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吸取后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人而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xùn),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思考
歐陽修提出:“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今天的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哪些“伶人”呢?
... ... ...
關(guān)鍵詞:五代史伶官傳序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