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宇宙的邊疆》PPT精品課件,共41頁。
素養(yǎng)目標
1.把握解說詞的文體特點,了解文中介紹的關于宇宙的知識。
2.梳理文章講述的順序,理解作者為何這樣安排內容,以及從哪些方面引導我們認識宇宙和人類的關系的。
3.品味文章通俗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把握科普作品的語言風格。
作者簡介
卡爾•薩根(1934 —1996),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國布魯克林。1955 年在芝加哥大學獲物理學士學位,1960 年獲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隨后在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等校執(zhí)教。
薩根在天文學的多個領域如金星的溫室效應、火星的季節(jié)變化、地球生命起源、核戰(zhàn)爭對地球環(huán)境的長期影響及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是宇宙生物學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之一。他在美國的航天探索計劃如“航海者”“海盜”“旅行者”和“伽利略”等的制定和實施中也擔任了重要工作。薩根除專業(yè)研究工作外,還長期致力于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撰寫和制作了大量科普作品。大型科學電視系列片《宇宙》及配套書籍《宇宙》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伊甸園的飛龍》等作品也深受讀者的喜愛。
題目解說
本文是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為電視系列片《宇宙》所作解說詞的第一章,是一篇科普性質的文章。文章主要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從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講述了宇宙的組成。
寫作背景
20世紀80 年代,卡爾•薩根主持拍攝了電視科教片《宇宙》,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科學知識。60 多個國家的觀眾觀看了這部片子。同時,他還出版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這本書中,薩根把世上萬物融入了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淵博知識暢敘宇宙的形成,闡述宇宙的進化,謳歌生命的誕生,并從宇宙觀的高度審視人類社會,討論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本文即節(jié)選自該書。20 世紀末,我國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學科技、用科技,吸收世界先進科學成果,大批學者相繼介紹、翻譯外國科技著作。在這種背景下,《宇宙的邊疆》被翻譯介紹到我國,后被收入教材中。
閱讀鏈接 解說詞
解說詞是對展覽、影視、圖片或歷史文物等進行解釋說明的一種文體。根據被解說的對象,解說詞可分為文學性解說詞和平實性解說詞。用于帶領游客參觀游覽的導游解說詞和電影電視風光片的解說詞為文學性解說詞,多用散文手法,既有抒情又有解釋說明。用于科普影片、新聞紀錄片的解說詞則多為平實性解說詞,多運用樸實真摯的語言。它依靠對事物的準確敘述、語言的渲染來感染聽眾或觀眾,使其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起到宣傳的效果。
解說詞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 語言通俗、平易,讀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這是因為解說詞是對形象畫面的補充,是通過語言表達來宣傳教育或傳播知識的。
② 緊扣實物和形象進行解說。實物和形象是解說詞寫作的依據,忠實于實物和形象是解說詞寫作的基本原則。圍繞實物、形象這一中心點,安排結構,組織段落,絕不偏離具體的解說對象。
③ 注重文藝性。解說詞不是機械的解釋說明,一般通過生動的語言對實物和形象進行描繪,是說明性語言和詩意語言的結合,兼有文藝作品的特性。
課文探究
1.開篇引用的兩段話的作用是什么?
開篇引用這兩段話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更深一層的含意:引用帕斯卡爾的話暗示本文作者的探究動力源于自我的要求和激勵,而不是“好大喜功”;引用赫胥黎的話則顯示作者非常謙遜,作者認為自己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真理面前,已知的部分依然顯得
特別渺小,突出了文章的寫作意圖及宇宙的無邊和浩渺。
2.第四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請簡要分析。
打比方。作者將整個宇宙比作“大海”,將地球表面比作“汪洋之濱”,形象地寫出了宇宙的深廣;將人類開始重視對宇宙的探索比作“開始向大海涉足”,并用“海水……濺濕我們的踝節(jié)”比喻目前我們對宇宙的認識與研究還很淺顯,亟待深入。語言表達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
3.第5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試結合文本進行分析。本段主要采用列數字、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① 列數字。準確說明了光速之快、宇宙空間之廣大、天體間距離之遠,尋常的長度單位對于研究宇宙已無意義。“約”字更體現出語言表達的嚴謹性與準確性。
②下定義。“光年”的定義體現出專業(yè)性,突出解說詞專業(yè)的特點。
4.第9段介紹了“星系”的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內容:① 介紹了星系的構成與數量。② 由星系中“行星的數量跟恒星的總數大概一樣多”推測,除地球外,“宇宙里很可能到處都充滿著生命”。
作用:豐富讀者的科學知識,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心與探索興趣。
5.第11段,作者從哪些方面對宇宙中的恒星作了詳細的說明?主要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
主要從密度和體積、存在形式、亮度、亮度的穩(wěn)定性及光的色彩等方面對宇宙中的恒星作了詳細的說明。
主要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如不同的恒星有著各自的特點,最典型的是寫不同“年齡”的恒星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藍光——年輕、黃光——中年、紅光——老年、白光或黑光——奄奄一息等。分類說明,深入淺出,有助于觀眾迅速了解恒星的相關知識,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第13段解說的是不是畫面展示的內容?作者多次運用“可能”“大概”“也許”等副詞,是否有失說明文表意的準確性?
① 不是。本段重點介紹銀河系中許多恒星都極可能跟太陽系有著相同的運行模式和存在形式,按理說也應該有和我們相似的高級動物。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探知到明確的結果,所以這些都是作者的合理想象。
② 否。表推測的副詞,既恰切地介紹了目前的已知結論,又能引發(fā)觀眾對宇宙未知領域的探索興趣,合理又合情,準確又精當。
7.第17段文字表達了作者對地球及整個宇宙哪些豐富的情感?
①“有幸”一詞表明對人類生于地球的慶幸與感恩。
②“這里有……有……有……還有……”,用排比句表達作者對地球的熱愛、贊美之情。
③“許多這樣的星球”指像地球一樣存在的星球,這其中應該有無窮的秘密,引發(fā)了讀者的好奇心。
④“家園”在這里指宇宙,它表明作者對自己作為人類一員充滿了自豪感,并產生了認識宇宙、探索宇宙的強烈愿望。
主題歸納
本文采用空間順序,主要介紹了宇宙的廣闊、星系的組成、恒星的性質、太陽系及其行星等知識,推測宇宙生命的存在,向人們展示了宇宙的浩瀚無邊和神秘莫測,激起了人們探索宇宙的強烈欲望。
深入探究
1.本文是按照“宇宙—星系(本星系群、子星系)—恒星—行星—太陽系—地球”的空間順序進行介紹的。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么作者的解說不沿著人類認識發(fā)展的軌跡進行呢?
首先,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于知識的梳理。
其次,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從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調。
第三,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了某種契合。
2.從全文看,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1)對宇宙的認識包含五個方面:① 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它有典雅的事實,錯綜的關系,微妙的機制”,它是一個無限永恒的時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個地方,而絕不可能是“典型”的。② 宇宙真空中,廣袤、寒冷、荒蕪而又一片黑暗。③“整個宇宙中的自然法則都是一樣的。”④ 宇宙里很可能到處都充滿著生命,可能有許多像地球一樣的星球散布在整個宇宙空間里。⑤ 有無窮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
(2)對人類的認識: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因為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只不過是晨空中飛揚的一粒塵埃”,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無關緊要、微不足道的;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迸發(fā)出宇宙般的偉大。
3.作為一篇解說詞和科普文,文章的語言表達應通俗生動,且富有感染力,試分析文章是如何體現這一特色的。
首先,作者用了不少議論和抒情句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充滿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第1 ~ 4 段,講述人類探索宇宙的原因和意義。用對宇宙探索的真切感受開頭,容易引發(fā)讀者強烈的共鳴。“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只不過是晨空中飛揚的一粒塵埃”“海水才剛剛沒及我們的腳趾,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濕我們的踝節(jié)”等語句,用一種形象化的表述,表達了對崇高、廣袤宇宙的深深敬畏,而“我們人類朝氣蓬勃,勇敢好學,前途無量”“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等,又表達了對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掌握自己未來命運的肯定和熱切期盼。這一部分內容既引出后文的知識介紹,又奠定了文章的人文思想基礎。文章的最后兩段,作者用飽含深情的文字,表達了對“我們的家”“我們的母親”——地球的珍視,對地球對于人類意義的思考,并用“人類返回家園的長途旅行已經開始”點明了人類與廣袤宇宙的關系,傳遞了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想象和無盡思索。
其次,在對科學知識的客觀介紹中,作者也常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傳遞情感,用議論的語句表達觀點。比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
可見天體是多么寶貴”。相比宇宙的廣袤、神秘,行星、恒星和星系這些天體,在宇宙中都只是滄海一粟,人類誕生在地球上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而這樣幾乎不存在的機會,卻被人類捕捉到,字里行間,滿是對宇宙的敬畏及對生命的感慨,使得文章具有更豐富的科學意蘊和更深厚的人文內涵。
4.作為電視解說詞,文章是如何做到專業(yè)性、形象性與深刻性相結合的?
專業(yè)性:文中介紹星系、恒星、行星等天體知識,涉及不少天文學的專業(yè)詞匯,以及科學觀測中的客觀數據,體現出文章的專業(yè)性。
形象性:① 形象化的表述,體現出電視解說詞畫面感強的特點,幫助讀者理解天體知識。比如,講到“星系”,說“無數模糊纖細的光須像海水的泡沫一樣遍布在空間的浪濤上……其中有些是孤獨的徘徊者,大部分則群集在一起,擠作一團,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
地飄蕩”,用比喻、擬人,直觀表現星系的外在形狀。② 在嚴謹的論述中,作者也大膽提出了一些見解或者想象。比如,認為“宇宙里很可能到處都充滿著生命”,想象“我們宇宙中的兄弟姐妹”,啟發(fā)人類更深刻地思考生命本質和人類未來。
深刻性:文中有不少富有哲學意味的語句。比如,“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這句話說明,對知識的追求、對智慧的渴望,是人類的本能,人類文明依靠知識的世代累積和發(fā)展,人類未來就取決于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程度。再如,“人類是宇宙的產物,現在暫時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這句話表明:人類的誕生是宇宙中的奇跡,對宇宙的探索、對存在意義的追尋,是人類擁有智慧而必須承擔的責任。文中大量的語句,含意雋永而又文采斐然,由此引發(fā)我們關于宇宙與人類的眾多哲學問題的思考。
5.本文在寫作方面有哪些特點?試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①思路清晰,結構嚴謹。
文章按照空間順序,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
② 說明中融入議論、抒情。
作者用通俗淺易的語言、輕松愉快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宇宙的浩瀚無邊、無窮奧秘和久遠歷史,使本來枯燥乏味的解說變得生動有趣,更能激發(fā)人們探索宇宙的欲望。如“可見天體是多么寶貴”“或許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創(chuàng)造的永恒的產物”。
③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a.列數字。如“宇宙間有若干千億(1011)個星系。每個星系平均由1000 億個恒星組成”。列數字可以使人對事物的大小、數量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b.作比較。如“一束光每秒鐘傳播18.6 萬英里,約30萬千米,也就是7 倍于地球的周長”。作者把光每秒傳播的距離和地球周長作比較,使我們對光的傳播速度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
c.舉例子。如“在那里有紅色行星——火星”。作者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在氣體行星及其冰凍衛(wèi)星的內側就是充滿巖石的溫暖的內太陽系”。
... ... ...
關鍵詞:宇宙的邊疆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