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PPT課件12
談談小說
小說:以塑造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和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小說分類:
長篇 中篇 短篇
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
故事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序幕<引子>、尾聲)
環(huán)境:
自然環(huán)境 (景物描寫)
社會環(huán)境 (生活、工作、學習、家庭等)
... ... ...
魯迅(1881—1936)生于浙江紹興,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開始用魯迅作筆名。本文選自《吶喊》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華蓋集》《墳》等。
在初中我們學過他的作品有: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
《社戲》選自《吶喊》
《阿長與<山海經(jīng)>》選自《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
《風箏》《雪》選自《野草》
寫作背景:
1919年12月,魯迅回故鄉(xiāng)紹興,接母親到北京。在故鄉(xiāng),他目睹了故鄉(xiāng)人情的冷漠、麻木、市儈和猥瑣。“希望”的破滅,心中感到無比的悲哀。1921年,作者依據(jù)這次回家的經(jīng)歷為題材,寫了這篇小說。
文章是用第一人稱來寫的,我是作者所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 ... ...
練一練
1、給下列紅字注音:
陰晦 胯下 祭祀 五行缺土
鵓鴣 獾豬 惘然 潺潺
恣睢 顴骨 髀 愕然
嗤笑 瑟索 折本 寒噤 黛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索:荒涼、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也叫家境。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
鄙夷:輕視;看不起。
輾轉(zhuǎn):經(jīng)過許多人的手或經(jīng)過許多地方。
恣睢:放縱,兇暴。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愕然:吃驚的樣子。愕:驚訝,發(fā)愣。
寒噤:因受涼或受驚而身體顫動。
松松爽爽:形容輕松爽快。
... ... ...
整體感知課文:
1、作者回到闊別20余年的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呆了大約多長時間?是如何推算出來的?
明確:約半個月左右
依據(jù):“第二日”(P55第5自然段),“這樣的過了三、四天”(P62第1自然段),“又過了九日” (P65第7自然段)等。
2、這么長的時間,作者對每天都作了介紹嗎?著重寫了哪些天的事情?
明確:著重寫了這些日子的事情:
“第二日”;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后”;
“又過了九日”
3、作者又著重寫了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劃人物?
明確:
“第二日”:母子見面;回憶少年閏土(回憶瓜地刺猹、初見印象、講雪地捕鳥和瓜地刺猹、離別贈物);見到楊二嫂(聲音、視覺、語言、動作)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后”:會見閏土(肖像、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
“又過了九日”:動身啟程
... ... ...
閱讀1—5段,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第1段中的“冒了嚴寒”說明什么?
2、第2段描寫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義?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怎樣理解“故鄉(xiāng)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涼”?
思考
1、故鄉(xiāng)除了景物的變化外,還有什么變化?
(人的變化)
2、看看人物到底有哪些變化?閱讀課文填寫后面的表格。
... ... ...
閏土變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
1、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
2、社會落后愚昧。
深層原因:帝國主義侵略、封建社會制度
閏土的遭遇正是當時廣大受壓迫、受剝削農(nóng)民的具體寫照。農(nóng)村經(jīng)濟衰敗,農(nóng)民生活的貧困,封建傳統(tǒng)觀念(即禮教、等級觀念)毒害,使閏土發(fā)生了巨變。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國主義、封建社會雙重壓迫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害。
聯(lián)系課文,體會下列句子在刻畫閏土這個人物方面的深刻含義。
1、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做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分明的叫道“老爺!……”
歡喜:見到童年好友。
凄涼:二十幾年的世態(tài)炎涼使他感到痛苦、難堪
恭敬、老爺:寫出閏土在封建等級制度下所受的精神壓迫和痛苦,也刻畫出了農(nóng)民閏土與知識分子“我”之間關(guān)系的隔膜。
2、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打了一個寒噤: 閏土居然叫我“老爺”使“我”感到驚異,少年時的純真友情,完全被封建等級制度觀念所代替。
厚障壁:比喻因等級觀念而產(chǎn)生的深深的思想隔閡。
... ... ...
歸納
“我”對故鄉(xiāng)的感情比較復雜:
回憶中的故鄉(xiāng),充滿神奇色彩的美,讓“我”感到無比歡愉;
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充滿冷漠,人情隔膜,使“我”感到無比悲哀。
對未來的故鄉(xiāng),“我”充滿希望,但是又覺得很渺茫。
結(jié)合以下問題,分析“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1.“故鄉(xiāng)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這是為什么?
因為“我”對故鄉(xiāng)的現(xiàn)實(即人與事)感到失望,故鄉(xiāng)沒有給“我”留下好印象。
2.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xiàn)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高墻”指什么?
第一個“高墻”是實寫。
第二個“高墻”是虛寫,是比喻用法,指“我”與閏土之間隔著“厚障壁”,即封建意識、封建等級觀念造成的隔膜。
3.(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為什么“害怕”?(2)為什么說“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1)因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實現(xiàn)是未知數(shù),“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xiàn),自然便害怕起來。
(2)閏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說“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實現(xiàn)還是未知數(shù),所以茫遠。
... ... ...
作者描寫這些人物的變化,其作用是:
1、“故鄉(xiāng)”是中國人精神的反映。
從孩子的純真、有生氣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鈍,表現(xiàn)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樣被扼殺的。(如閏土)
2、表現(xiàn)中國社會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
從閏土父子和楊二嫂身上,可以看出這樣輪回的影子:
閏土:少年→中年→?
水生:少年“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中年(現(xiàn)在的閏土)? → ?
楊二嫂:年輕→中年→
3、渴望純真的人與人的關(guān)系。
再回故鄉(xiāng),“我”和閏土、楊二嫂等人已經(jīng)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閡。“我渴望打破封建社會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質(zhì)關(guān)系的新型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 ... ...
課文主題(理解·探究四)
小說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與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20多年前后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nóng)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chǎn)的悲慘景象,揭示廣大農(nóng)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社會生活的強烈愿望。
1、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殺;
2、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了;
3、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
4、渴望理想的人與人關(guān)系。
5、辛亥革命前后農(nóng)民的貧困生活,表達了追求新生活的愿望。
討論小說的藝術(shù)特色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
1、對比中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
2、運用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3、運用典型的語言表現(xiàn)典型的形象,傳神的肖像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
... ... ...
具體說說文中幾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①第2自然段是景物描寫。其作用是渲染了沉寂、荒涼的氣氛,襯托出“我”的悲涼心情。
②第12自然段描寫的少年閏土月夜瓜地刺猹圖。景物色彩明快、艷麗。人物英俊、活潑,二者相映成輝。
其作用是展現(xiàn)了20年前故鄉(xiāng)的太平景象。表明帝國主義的勢力還沒來得及滲透到南方農(nóng)村。
③結(jié)尾段再現(xiàn)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景物描寫。
其作用是表明“我”對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小說環(huán)境描寫看似閑來之筆,實則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閱讀時要會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寫作實踐中我們也要善于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
... ... ...
本文結(jié)尾充滿了哲理,怎樣理解?
它告訴人們: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斗、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始終不渝地斗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向著希望之路迅跑,就會迎來新生活。
這種富有哲理的議論使小說主題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增加了作品的亮色,起到了鼓舞人們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①然而圓規(guī)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
(借代)
②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
(比喻)
關(guān)鍵詞:故鄉(xiāng)教學課件,語文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課件,九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故鄉(xiāng)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