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PPT課件4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南宋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宋詞有“婉約”、“豪放”兩大派,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丈夫趙明誠都是當時的學者。她早年過著平靜、優(yōu)越的生活,詩詞多表現(xiàn)歡娛。金兵南下,北宋滅亡,她飽受流亡之苦,詩詞多表現(xiàn)哀傷。她的作品被后人編輯成《李清照集》和《漱玉詞》。“漱玉”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風格:口吐珠璣,如清泉翠玉,剔透玲瓏,晶瑩秀麗。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 ... ...
昨夜雨狂風猛。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于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作者為什么說“濃睡不消殘酒”?
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酒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后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不消殘酒”為“惜春”伏筆。
... ... ...
女主人公為什么不自己去看,卻問卷簾人? “試問”的“試”字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心理?
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于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
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
“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字有何內(nèi)涵?
——“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jīng)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jīng)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
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fā)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后,“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以卷簾人對花事之淡漠對比反襯主人公惜花情深,又藏問于答,含多層曲折。
... ... ...
“綠肥紅瘦”一直為人稱道,說說好在哪里?
“綠”借代葉,“紅”借代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
“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tài)的對比。
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jīng)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chuàng)造。
由這四個字生發(fā)聯(lián)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技巧鑒賞: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⑴擬人。“綠肥紅瘦”中的“肥”和“瘦”用以擬寫雨后海棠花的花和葉。形象生動。
⑵借代。“綠肥紅瘦”中的“綠”和“紅”是葉和花的顏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葉和花,十分貼切。
⑶設問。“知否”問得尋常,答以“綠肥紅瘦”,妙語天成,奇妙無比。
⑷反復。“知否,知否”。
... ... ...
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義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詞人為什么這么惜花?
詞人惜花,為花悲喜,為花醒醉,為花憎風恨雨,實際是含蓄地表達了青春韶光短暫、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是對美好事物的珍惜。
關鍵詞:如夢令教學課件,冀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下載,五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如夢令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