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
第一部分內(nèi)容:素養(yǎng)目標
1. 了解孔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張,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文言知識點。
2. 理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及孔子的態(tài)度和評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 品味本文簡潔、凝練卻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
4. 深入探究孔子對曾晳的人生理想表示贊賞的原因。
... ...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第二部分內(nèi)容: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晚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家。他所刪修的魯國史書《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拥难孕兴枷胍娪谒牡茏蛹霸賯鞯茏佑涗浾淼摹墩撜Z》一書!墩撜Z》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墩撜Z》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孔子的主要思想:
(1)孔子的倫理思想——仁。“仁”最簡單的表述就是“愛人”,即對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統(tǒng)攝“義、禮、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標準。
(2)孔子的政治理論——“德治”與“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國主張,認為統(tǒng)治者應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擴充到政治領域,要求君主愛民,施行仁政。
(3)孔子的教育觀—— 有教無類。他主張教育的對象不應分貴賤賢愚,要一視同仁,開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這是教學方法,他重視啟發(fā)式教育,是現(xiàn)代民主個性化教育和啟發(fā)式教育思想的源頭。學思并重:這是治學方法,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均衡發(fā)展:孔子之教,重視德、智、體、美的均衡發(fā)展。
... ...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第三部分內(nèi)容:寫作背景
按照循循善誘的方法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弟子們的看法作出評價,這是孔門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里,孔子對弟子們所談的人生理想,就表示了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并各個作了評價:①對曾晳表示贊同,甚至欣賞;②對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氣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絲不滿情緒;③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
資料鏈接
子路之志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雍也篇》)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指負責兵役和軍政工作)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篇》)
由此可知,子路所說治理千乘之國,并不是脫離實際的自我夸耀,而是他力所能及的。孔子之所以批評他,是因為他“率爾而對”“其言不讓”。在孔子看來,沒有禮就沒有一切;縱有天大的政治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何況當時師生談話也是有一定的禮儀講究的!抖Y記• 曲禮下篇》說:“侍于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
冉有之志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指擔任縣長或總管)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篇》)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篇》)
這里證明冉有、公西華所談的理想和孔子對他們兩人的評價基本上是一致的?鬃诱J為冉有二人盡管態(tài)度謙遜,不是“率爾而對”,但所談內(nèi)容無非是為邦為國一套,這在當時的孔子看來似乎不那么感興趣了。
... ...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第四部分內(nèi)容:課文探究
1. 從子路的言行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率爾”兩個字表現(xiàn)出子路直率而又略顯魯莽、輕率的性格特點。“千乘之國”在當時大約是中等國家,子路對治理這樣的國家信心滿滿,語氣過于肯定。
2.從冉有的言志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冉有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比起子路說的中等國家,冉有說的國家要小得多。他認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
3.從公西華的言志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從公西華的言志中,可看出他謙恭有禮,嫻于辭令。他先謙虛一番,不說自己已經(jīng)能夠做這些,而只說愿意學著干。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
4. 寫曾點答話時為什么寫其動作?
子路等三人回答問題時,曾點正在鼓瑟,表現(xiàn)他志向高潔,淡泊功名,突出他與子路等三人的不同之處。寫其動作是為襯托他的特殊志趣,從而為孔子的感嘆和贊賞張本。
5. 孔子對子路、冉有、公西華志向的評價是怎樣的?
在曾晳的追問下,孔子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治理國家要謙讓,子路太不謙讓,“是故哂之”,并沒有表達子路不適合治理千乘之國的意思;而對于冉有和公西華的謙遜態(tài)度,孔子是滿意的,尤其是對公西華,孔子認為以公西華的能力,他做個“小相”是大材小用了。
... ...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第五部分內(nèi)容:主題歸納
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對話,生動地再現(xiàn)了孔子讓學生暢談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子路的魯莽輕率,冉有的謙虛謹慎,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晳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 ...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第六部分內(nèi)容:深入探究
1.從子路、冉有、公西華、曾晳對志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怎樣的性格特點?從孔子對他們言志的態(tài)度和評價看,孔子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第一問:子路:自信而率直,這可以從“率爾而對”的神態(tài)中窺見。還可以從他給自己選擇的十分困難的處境及“大治”的社會理想中把握他的性格。
冉有、公西華:都是謙虛的人。冉有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禮樂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到修養(yǎng)更高的君子來完成。公西華比較內(nèi)斂,這可以從他“非曰能之,愿學焉”的做事態(tài)度看出來。
曾晳:從容有禮,且頗有頭腦,他“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然后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暮春郊游的圖景,這既是他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說是儒家所向往的“禮治”的社會理想。
第二問:①孔子循循善誘,和他的學生關系十分融洽。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不要因老師比他們年長就不敢說,并在日常談話中,引導學生立志,關心國家政事。
②孔子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子路性格直率,孔子在他言志之后,并沒有當面批評他不謙虛,而是笑笑(“哂之”);冉有、公西華性格謙虛,孔子對他們的志向沒有表態(tài);曾晳智慧穩(wěn)重,在他描繪了理想藍圖之后,孔子毫不掩飾地說“吾與點也”。
③孔子正面教育學生,曉之以理。他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評價,高屋建瓴,將他們的認識引導到“禮治”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2. 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復述曾晳的一段話,說說這種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
復述:暮春時節(jié),微風習習,吹動我輕薄的衣裳。我要邀約五六位情投意合的好友,帶上六七個童子,去領略春天的氣息,我們將去沂水中洗去塵土,到舞雩臺上臨風起舞,興盡時放歌而歸。
魅力:我們可以理解為曾晳勾畫了一幅“太平盛世圖”──民風趨淳,民德歸厚,天下太平,它與儒家以“禮樂”治理天下的社會理想相吻合。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超脫現(xiàn)實、逍遙閑適、回歸自然的人生圖景──它遠離塵世喧囂,與自然冥合為一,追求一種精神的清潔和靈魂的自由。
3.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本文的語言簡潔、凝練,能夠恰切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精神氣質(zhì)。
文中五個人的發(fā)言都合乎他們各自的個性、身份、志趣和教養(yǎng)。例如,寫子路“率爾而對”,“率爾”是輕率不加考慮的樣子,他自告奮勇,搶先回答老師的問題,刻畫出了子路不假思索的神態(tài),也表現(xiàn)了他不甚謙虛的性格。而正在鼓瑟的曾晳在聽到老師的提問后,就“鏗爾”一聲,“舍瑟而作”。僅僅數(shù)字,曾晳從容有禮的精神氣質(zhì)便躍然紙上了。
對孔子的描繪更是寥寥數(shù)語,長者之風畢現(xiàn)?鬃拥拈_場白“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就是試圖以一種平和寬厚的態(tài)度打消學生的顧慮;而到子路回答問題之后,“夫子哂之”,可以說是用一個神態(tài)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當聽到曾晳的志向后,沉默不語的孔子,竟然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吾與點也!”一句話又勾勒出了一個真摯的朋友形象。
總之,扣住每個人的突出性格來記言記行,語言簡潔傳神是本文的主要特點。
4.孔子為什么對曾晳的人生理想表示贊同呢?
觀點一:曾晳的觀點體現(xiàn)了孔子追求的大同社會。“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士大夫瀟灑適意的生活場景,是太平盛世的一個縮影,孔子向往大同之世,終其一生都在極力促成以周禮為代表的小康社會的實現(xiàn)。當其時也,賢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會和諧,士大夫不必穿梭于各諸侯國之間鼓唇弄舌,他們可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歌詠彈唱。這是曾晳向往的生活美景,也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社會。因此,孔子對曾晳的“志”慨然嘆許。
觀點二:曾晳描繪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風和暢的美景,委婉地表達了他的理想,同時也表達了曾晳淡泊寧靜的心態(tài)。正因如此,在孔子的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孔子是一位有著強烈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的人。他在擔任魯國大司寇時,推行禮治,施以仁政,使魯國大治?上У氖囚攪鴩苋穗x間,很快就疏遠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張得不到實施。曾晳的這段話,展現(xiàn)了隱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隱約觸動了孔子周游列國屢遭失敗、心力交瘁而想過平靜無為的生活的想法,曾晳的回答體現(xiàn)了孔子“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思想。
... ...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第七部分內(nèi)容:文言知識梳理
1.重要字音。
率(shuài)爾 饑饉(jǐn) 哂(shěn)之
俟(sì) 章甫(fǔ) 鏗(kēng)爾
冠(guàn)者 舞雩(yú) 喟(kuì)然
2.通假釋義。
鼓瑟希(“希”同“稀”,稀疏)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暮”)
3.古今異義。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義: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義:男孩子,泛指兒童。)
4.一詞多義。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名詞,道,指是非準則)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名詞,計量面積用語)
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名詞,常規(guī),常法)
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詞,將,剛剛)
爾
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們)
子路率爾而對曰 (助詞,表狀態(tài),常放在形容詞或擬聲詞后,相當于“然”)
... ... ...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第八部分內(nèi)容:課后作業(yè)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寫出本字并解釋。
(1)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2)莫春者,春服既成
答案:
(1)希,同“稀”,稀疏
(2)莫,同“暮”,暮春,指農(nóng)歷三月
2. 解釋下列句中加色的詞。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侍坐:
(2)居則曰 居:
(3)子路率爾而對曰 率爾:
(4)夫子哂之 哂:
(5)舍瑟而作 作:
(6)異乎三子者之撰 撰:
(7)吾與點也 與:
(8)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讓:
答案:
(1)在尊長近旁侍奉
(2)平日、平常
(3)輕率,不加考慮的樣子
(4)微笑
(5)起身、站起來
(6)才能。這里指為政的才能
(7)贊成
(8)謙讓
3.對下列句中加色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求也為之,比及三年 ②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③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①② 相同,③④ 相同 B.①② 不同,③④ 不同
C.①② 不同,③④ 相同 D.①② 相同,③④ 不同
... ... ...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PPT課件免費下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