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PPT免費課件
第一部分內(nèi)容:導入新課
2006年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李春華,在當年7月21日因勇救兩名落水少年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跡傳誦開后,感動了很多人,團中央全國學聯(lián)號召:向李春華學習做青年先鋒�?墒怯腥藚s在網(wǎng)上發(fā)表文章說,這樣做不值。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過學習兩千多年前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一文,可能會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人稱之“亞圣”,并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留在《孟子》一書中。
作品簡介
課文選自《孟子·告子上》,題目是編者加的�!睹献印肥窍惹刂T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孟子》與《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與《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nèi)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孟子》比喻準確形象,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
... ... ...
魚我所欲也PPT,第二部分內(nèi)容:學習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疏通文義。
2.學習本文比喻恰當、對比鮮明、說理透辟的論證方法。
3.認識孟子“舍生取義”思想的進步性及其現(xiàn)實意義。
... ... ...
魚我所欲也PPT,第三部分內(nèi)容:整體感知
1.利用工具書,對照文下注釋,結合語境,疏通文義,掃清閱讀障礙。
2.朗讀課文,把握停頓重音,熟讀成誦。
3.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大意。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重音
字音
今為(wèi )宮室之美為(wéi)之 所惡莫甚于死者 (wù
簞 dān 羹gēng 蹴 cù 妾 qiè
停頓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再讀課文,疏通文義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動詞,同時得到或占有。“兼”是副詞狀語置后。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要)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 ... ...
魚我所欲也PPT,第四部分內(nèi)容:精讀文本
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比喻論證,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大眾作有利之事,為國家建設做事,為了別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3.“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國家,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殺人放火等危害國家危害人民的事。
4.“非獨賢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用原文語句回答: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 ... ...
魚我所欲也PPT,第五部分內(nèi)容:課文內(nèi)容
第一段:提出“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并說明“義”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義”重于生命。
第二段:舉例進一步論證“義”重于生命,不能“見利忘義” ,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合作探究
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 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論點:“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 ... ...
魚我所欲也PPT,第六部分內(nèi)容:寫作特色
1.邏輯嚴密,具有雄辯力量。
2.善用比喻和舉例論證的手法,頗富說服力。
3.正反對比論證,層次清晰。
4.語句流暢,氣勢充沛。
課堂小結
本文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作者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拓展延伸
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 ... ...
魚我所欲也PPT,第七部分內(nèi)容:古今異義
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古義:古代的一種量器
今義:計時的器具或中空的響器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
古義:代詞,這
今義:判斷動詞,是
一豆羹。
古義:古代盛食物的一種容器
今義:豆子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魚我所欲也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