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PPT課件11
導(dǎo)入新課
司馬遷遭受宮刑,仍選擇發(fā)憤作《史記》。
蘇武為了保持民族氣節(jié),選擇流放牧羊。
屈原遭誣,選擇流放。
文天祥的選擇:留取丹心照汗青。
譚嗣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秋瑾面對嚴(yán)刑拷打的選擇:舍生取義。
董存瑞的選擇:舍身炸碉堡。
... ... ...
文 學(xué) 常 識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早歲喪父,幼年受母親教誨。長大后受業(yè)于于思(即孔極,孔子之孫),治儒術(shù),通《五經(jīng)》,尤長于《詩》《書》。
孟子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 ... ...
《孟子》簡介
《孟子》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xué)說、政治活動、哲學(xué)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睹献印放c《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與《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nèi)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xì)致!睹献印繁扔鳒(zhǔn)確形象,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
《孟子》分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兩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標(biāo)于篇首的開頭文字為題,標(biāo)題只起區(qū)別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內(nèi)容,這與《論語》類似。全書共261章。它是先秦諸子中文學(xué)性較高的著作。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內(nèi)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yīng)該保有自己的“本心”。
... ... ...
正音
惡 簞 蹴
鄉(xiāng) 羹 妾
正音,解釋:
①不為茍得也(wéi,動詞,做,干)
②所惡(Wù,動詞,厭惡)
③簞(dān 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④羹(gēng 湯)
⑤蹴(cù 用腳踢)
⑥為宮室之美(wèi,介詞,為了)
... ... ...
課文翻譯(請生接譯)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魚,是我喜愛的東西,熊掌,也是我喜愛的東西,
2、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
(那么),(我寧愿)舍棄魚而選取熊掌。
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喜愛的東西,
正義也是我喜愛的東西,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
(我寧愿)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 ... ...
第一段——引出主題 比喻論證
以“魚”喻“生”,以“熊掌”喻“義”,點明“義”的價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
第一部分
提出主張——舍生取義 比喻論證
正面分析舍生取義的原因
反面論證“義”的價值和作用 對比論證
“義”重于生命,應(yīng)舍生取義。
第二段——舉例論證
從生、死的角度提出為了正義決不能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無所畏懼,義無反顧。分析了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的原因。進(jìn)一步強(qiáng)調(diào)了“義”的價值和作用。
第三段——舉例論證(與第二段結(jié)構(gòu)并列,互為對照)
從反面論證“義”的價值和作用: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凡是可以茍且偷生的無恥手段都做得出來。
有的人不為生死所限制,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因為人都有向善向義之心,只是一般人不能堅持,而賢者沒有喪失罷了。(正反對比)
... ... ...
探究
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xùn)|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運(yùn)用了比喻論證,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欲”應(yīng)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大眾作有利之事,為國家建設(shè)做事,為了別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3、“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惡”應(yīng)指不正義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國家,貪污受賄,濫用職權(quán),殺人放火等危害國家危害人民的事。
... ... ...
小結(jié)
第一段:為人應(yīng)舍生取義
第一層:(從開頭至“舍生而取義者也”)提出中心論點(喻證)
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義的道理
一步:辯證分析(正)
二步:假設(shè)分析(反)
三步:因果分析
第三層:(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賢者勿喪。(遞進(jìn)式)
第二段:舍義以利就是喪失本心。
第一層:證明“義”之存在。(正面舉例)
第二層:揭示“見利忘義”。(反面舉例)
第三層:揭示見利忘義就是喪失本心,再次證明本文論點:舍生取義。(對比論證)
... ... ...
作者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
(1)比喻論證 :文章一開始就用魚和熊掌的比喻論對生與死的選擇。
(2) 對比論證 :說明為什么要“舍生”:因為有的東西比生更可貴,有的東西比死更可惡。
(3)舉例論證 :義重于生的觀點,“一簞食,一豆羹”雖然關(guān)乎生死,但是如果“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乞人”都會不屑一顧。
對“萬鐘”的態(tài)度又用事實從反面論證了義重于生的觀點
(4)對比論證 :用“鄉(xiāng)”與“今”的不同做法進(jìn)行對比。
... ... ...
1、一詞多義
(1)是:
①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2)甚: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漁人甚異之
(3)舍:
①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屋舍儼然
... ... ...
2、古今異義
(1)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能夠用來; 今:能夠 。
(2)一簞食,一豆羮
古:盛羹湯或其他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一種糧食類作物)。
(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古:古代的量器;
今:計時器具。
(4)萬鐘于我何加焉
古:益處,好處;
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
... ... ...
3、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3.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與”通“歟”,語氣詞。
5.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通“向”,從前。
... ... ...
延伸、拓展
思考、討論: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yīng)當(dāng)“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yīng)當(dāng)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義”的內(nèi)涵發(fā)生了變化。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當(dāng)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yīng)該作出正確的抉擇。它告誡我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見利忘義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yīng)有高尚的追求與信仰,掌握豐富的科學(xué)文化知識,服務(wù)社會,造福未來。
... ... ...
虛詞檢測練習(xí):
1、之:
助詞
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謂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代詞
呼爾而與之
人皆有之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2、于:介詞
所惡有甚于死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 ... ...
課堂達(dá)標(biāo)練習(xí):
1.給下列加色字注音
所惡( )
一簞食( )
一豆羹( )
蹴( )
茍得( )
不屑(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詞。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謂失其本心( 。
④賢者能勿喪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爾而與之( )
... ... ...
關(guān)鍵詞:魚我所欲也教學(xué)課件,語文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件,九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魚我所欲也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