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PPT課件(第2課時),共30頁。
合作探究
1.“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么?
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比喻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表達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是一種文學作品的寫作手法,它借客觀事物或景物來抒發(fā)主觀的情思,蘊含文題的主旨,把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對某一物的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出來。
3.這篇短文僅一百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馬”,卻不顯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馬”的方式有哪幾種?各具有怎樣的效果?
(1)直稱,如“千里馬”。正面提及,表述嚴正。
(2)暗稱,如“名馬”“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雖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3)代稱,如“是馬也”。表意簡潔含蓄。
4.作者認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是否一定要等到伯樂的賞識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示例:杜牧雖然懷才不遇,卻成就了萬世詩名;劉禹錫雖然身居陋室,安貧樂道的美德卻流芳百世;東坡居士雖然常遭貶謫,卻修煉出了空前絕后的樂觀豁達;韓愈雖然沒有遇到伯樂,但是他用他的詩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告訴我們,如果有一天我們懷才不遇,那么就做自己的伯樂!
5.朗讀課文,注意把握下面句子的語氣。
(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陳述語氣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問語氣
(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轉折語氣
(4)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詰問、感嘆語氣
概括主題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雜文,借伯樂相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見解,托物寓意,諷刺和控訴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流露出強烈的呼喚識才的統(tǒng)治者,呼喚要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yǎng),對人才要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的情感。
寫作特色
托物寓意。
文章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借助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作用,將發(fā)現人才的人比作“伯樂”,將愚昧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tǒng)治者摧殘和埋沒人才的現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例如,用“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來指出千里馬的遭遇,用“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來揭示它的才能被埋沒的原因。
中心突出。
全文圍繞著“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個中心逐層展開論述。文章開篇說伯樂知馬而“伯樂不常有”,故千里馬“不以千里稱”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間從“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說到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深刻地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食馬者不識千里馬。最后,痛斥食馬者的愚昧淺薄,由此引出全文的結句“其真不知馬也”的現狀總結,流露出強烈的呼喚識才的統(tǒng)治者,呼喚統(tǒng)治者重視人才的情感。
... ... ...
關鍵詞:馬說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