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PPT免費精品課件,共26頁。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的相關文學常識,了解“說”的文體特征。
2.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意,背誦課文。(重點)
3.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把握文章的寓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難點)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并稱“韓柳”。詩與孟郊齊名,并稱“韓孟”,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韓昌黎集》。
誦讀課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精讀課文,全面理解
(一)作者的中心觀點是什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譯: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
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系。即使有了千里馬,沒有伯樂,千里馬也會被埋沒。“常有”和“不常有”的矛盾,體現(xiàn)了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強調(diào)伯樂的重要和難得。
(二)如果沒有伯樂,千里馬會有什么樣的遭遇?
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譯: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槽里,不能因為日行千里而著稱。
遭遇:和普通的馬一樣,不能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辱于奴隸人之手”“死于槽櫪之間”描繪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具體情形,敘述了千里馬的悲慘命運。
(三)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怎樣的結(jié)果?表現(xiàn)出食馬者怎樣的形象?
問題1: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
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問題2:造成了怎樣的結(jié)果?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文章脈絡
第一段(提出論點):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
第二段(分析問題):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段(歸納中心):總結(jié)全文——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食馬者不識馬
寫作背景
《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擢(zhuó)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hūn)人(守門人)辭焉”。盡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 ... ...
關鍵詞:馬說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