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六國論》PPT下載(第2課時),共17頁。
創(chuàng)作背景
蘇洵(1009--1066)經(jīng)歷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當時遼崛起于北,西夏崛起于西北,時時進行侵略,給北宋朝廷造成極大的威脅。北宋朝廷為求茍安,對他們實行妥協(xié)退讓,每年都要向他們交納幾十萬銀兩和大量的絹。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淵之盟”議定。每年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仁宗慶歷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與遼訂盟,每年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同年,宋與西夏達成協(xié)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每年送給西夏銀七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盡管如此,遼和西夏的侵略活動仍未停止。蘇洵此文就是針對這種情況寫的。
關于六國破滅的原因,自古以來,眾說紛紜,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1.杜牧《阿房宮賦》:由于六國的統(tǒng)治者不懂得愛惜百姓。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2.賈誼《過秦論》:“從散約敗”
“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蘇轍《六國論》:不能團結一致,共同抗戰(zhàn),滅國是咎由自取。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如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總結
議論文寫作中,素材具有很多可能性,同樣的一則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話題場景中,不同人站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這個素材會得到不同的觀點,因此在日常的素材積累中要善于挖掘同一則議論文素材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死板地將某一素材就固定化運用在某個寫作話題中,應根據(jù)自身寫作需求廣泛思考、靈活運用。
... ... ...
關鍵詞:六國論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