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石壕吏》PPT教學課件下載,共17頁。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開元、天寶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宋代以后被尊為“詩圣”。代表作有《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別”等。有《杜工部集》。
《石壕吏》寫于唐朝安史之亂時期。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平定安史之亂,唐軍圍攻叛軍所攻占的鄴郡(今河南安陽),勝利在望。次年春,形勢發(fā)生逆轉,唐軍全線崩潰,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 杜甫此時從洛陽回華州(今屬陜西渭南),途徑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根據(jù)目睹的現(xiàn)實寫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妒纠簟芬驑嬎记擅睢⑶楣(jié)生動而流傳最廣。
整體感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譯文】只聽見老婦上前對差役說話:“三個兒子都在鄴城防守。一個兒子托人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最近戰(zhàn)死了;钪钠埱一钪,死了的永遠死了!家里再沒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個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孫子在,所以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她進出連件完整的衣服都沒有。老婦我雖然年老力衰,但請您讓我跟您連夜歸營。趕快去應征河陽的兵役,還能來得及給軍營準備早飯呢。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xù)的哭聲。天亮后我繼續(xù)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老翁告別了。
精讀細研
“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為什么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
“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總領全文的作用,它是全篇的提綱,后面的情節(jié)都從這里生發(fā)出來。
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因為“捉”字暗示當時老百姓都不愿意去當兵,但是官吏不顧及百姓們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強迫百姓當兵,表現(xiàn)了官吏們的兇殘和霸道。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個“一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幾句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
反映了安史之亂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二男新戰(zhàn)死”表現(xiàn)了當時戰(zhàn)爭的慘烈。
合作探究
詩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老嫗、石壕吏。
老婦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動從軍,有敢于承擔苦難的精神。
石壕吏開頭出現(xiàn),中間便隱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石壕吏態(tài)度蠻橫,兇暴無比。
概括主題
《石壕吏》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zhàn)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寫作特色
寓褒貶于敘事之中。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敘事詩,共一百二十個字,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句句敘事,無抒情語,也無言論的話,但卻通過敘事抒了情,表達了心中的義憤。
詩寫得很精練概括,前后照應。
詩的開頭部分和結尾部分都寫得很簡練,重點放在中間部分,其中心是老婦的申訴,寫得具體詳細。詩中老婦人的形象,主要是通過她的訴苦來完成的,刻畫得栩栩如生。其他人如差吏、老翁、兒媳等人物,雖著墨不多,但都很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 ...
關鍵詞:石壕吏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