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免費教學課件,共23頁。
一、北宋
(一)北宋的建立
1.建立:960年,后周禁軍統(tǒng)帥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奪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2.統(tǒng)一:北宋建立后,相繼滅掉南方的幾個割據(jù)政權和北方的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二)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
1.背景與目的
①背景:吸取唐后期以來的軍閥割據(jù)、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
②目的:強化中央集權,維護政權穩(wěn)定。
2.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①加強地方控制
中央控制地方之軍、政及財權,基本根除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之弊
(2)分散中央機構權力
由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
樞密院與禁軍管理機構“三衙”分權,前者有調兵權但不統(tǒng)兵,后者統(tǒng)兵但無權調兵。
皇權加強,有效的監(jiān)察和牽制官員,以防權臣篡權。
③崇文抑武
倡行文治,擴大科舉規(guī)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罷免宿將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
3.特點:①重文抑武、文人治國;②強干弱枝,守內虛外。
4.影響
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強化了專制集權。
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守舊的政治風氣。
官僚機構膨脹和軍隊不斷擴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局面,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三)危機與變法
①宋與遼
遼太宗:占領了燕云十六州,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與中原王朝沖突加劇。
宋太祖:執(zhí)政晚期,雙方友好,互通使節(jié)。
宋太宗:兩次發(fā)起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慘敗。
宋真宗:1005年,遼軍大舉南下,逼迫北宋簽訂協(xié)議,維持已有邊界,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通過這項協(xié)議,北宋勉強獲得北部邊防的安定。是為“澶淵之盟”。
②北宋與西夏
北宋又與西北黨項族新建立的西夏發(fā)生戰(zhàn)爭,也是屢戰(zhàn)屢敗。雙方最終達成和議。是為“慶歷和議”,內容包括:西夏保持帝號,同時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
(2)財政危機
①冗兵:軍隊不斷擴編,導致軍費直線上升。
②冗員: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泛濫,官僚隊伍不斷膨脹。
【北宋的募兵政策】
(1)目的:通過廣泛募兵而穩(wěn)定社會治安、消除動亂因素。“不收為兵,則恐為盜”“饑歲莫急于防民之盜,而防盜莫先于募民為兵”。
(2)實際情況:多而不精,管理混亂,訓練廢弛,素質低下;軍費惡性膨脹,成為財政支出的大宗。“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yǎng)兵。”
2.王安石變法
(1)背景
①“三冗二積”的社會局面致使北宋出現(xiàn)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②“慶歷新政”失敗后,北宋朝廷的社會危機進一步加深。
③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堅定,具有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
(2)時間: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
基本原則:加強國家對農業(yè)、商業(yè)、軍事等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進步性:王安石變法達到了富國目的,一定程度改善了積貧局面:政府財政收入大大增加;促進了北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局限性:
①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zhàn),又以失敗告終。
②一些措施在執(zhí)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引起激烈爭議。
③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對,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
二、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1127年,北宋被東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滅,徽、欽二帝被俘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趙構即為宋高宗。
2.宋金之戰(zhàn)
(1)岳飛抗金
南宋初年,宋軍在與金軍對抗中素質明顯提高,形成幾支較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尤以岳飛指揮的岳家軍戰(zhàn)績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檜卻視岳飛等為心腹之患,主動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岳飛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殺害。
(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間又發(fā)生幾次戰(zhàn)爭,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稱臣,而是“世為侄國”,繼續(xù)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
... ... ...
關鍵詞: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