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最苦與最樂》PPT優(yōu)質(zhì)教學課件,共49頁。
核心素養(yǎng)目標
語言構(gòu)建與運用: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掌握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清文章脈絡(luò),理解文章的論證邏輯。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辯證理解人生苦樂,初步形成盡責的人生觀。
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介紹作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廣東新會人。
早年求學于廣州學海堂。1889年中舉人。1891年至1894年從康有為受學于廣州萬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參加會試,隨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次年在上海主編《時務(wù)報》,發(fā)表《變法通議》等,主張“變法”“育人才”“開學校”“變科舉”等。1897年任長沙時務(wù)學堂中學總教習,宣傳民權(quán)平等學說和變法主張。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以六品銜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先后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堅持立憲�;�,介紹西方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學說,在當時有較大影響。
著有《飲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鴻章傳》《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中國歷史研究法》等。
文體知識
議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對某件事、某個問題進行分析,進而闡明自己的見解或者反駁別人主張的一種文體。(重點:表達明確自己的觀點)
議論文語言特點:簡潔、嚴密
議論文分類:立論文(提出見解)、駁論文(駁斥觀點)
議論文三要素:
論點—— 要證明的觀點(一個中心論點;多個分論點,答題時只能用肯定句表述出來)
論據(jù)——證明觀點的依據(jù)(道理、事實)
論證——證明論點的方法(舉例、道理、對比、比喻、類比、因果)
整體感知
小組討論:快速略讀全文,勾畫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概括作者的主要觀點。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
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作者的主要觀點:
背負未盡的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結(jié)合上述問題,劃分本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論述“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課文分析
1.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第1段)責任未了。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責任未了的?
(第2段)通過與貧窮、失意、死亡進行對比,說明這些痛苦都有辦法排除,而獨有責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擔壓在肩頭,無處可逃,從而說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責任未了。
3.沒責任的表現(xiàn)有哪些?它的范圍有多大?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闡述的?
不守誠信、欠錢沒還、受恩未報、得罪人沒有賠禮——沒責任的表現(xiàn)。
責任的范圍: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兩個個“凡屬”概括所有的責任。
通過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個論點:背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疑難探究
文章開篇首先用了一串排比設(shè)問句,提出了關(guān)于人生最苦的事的許多答案,并且逐一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負未了的責任。
然后再進一步通過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論述了負責任的痛苦與盡責任的快樂。
最后得出人生應(yīng)當勇于負責任,而不應(yīng)當逃避責任的結(jié)論。
本文以“最苦與最樂”為題,而不以“苦與樂”為題,為什么?
本文是從“最苦”和“最樂”兩個側(cè)面來談“人要盡責任”的道理,“苦與樂”與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談責任”關(guān)系不大,所以,不以“苦與樂”為題。
歸納主題
本文圍繞苦與樂來談人生的責任問題,然后告誡我們:人生在世,必須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己盡到應(yīng)有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課堂小結(jié)
本文從最苦和最樂兩方面來談人生的責任,告誡我們: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己盡到應(yīng)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 ... ...
關(guān)鍵詞:最苦與最樂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